近日,記者漫步在孫疃礦,隨處可見碧樹修竹;辦公樓右前方的廉政教育主題公園內,成群的鳥兒在飛翔、在歌唱;水廠經處理過的污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弋;井口出煤不見煤,出矸不見矸……藍天白云下,一座綠色礦山、花園式礦山呈現在人們面前。
“我們要牢固樹立‘像抓安全生產一樣抓環境保護工作’的理念,狠抓礦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淮北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方良才不止一次告訴集團干部職工,要走出一條具有淮北礦業集團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北礦業集團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按照“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發展戰略,堅持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并重,做到對效益和環境同步負責,實現企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

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生態優先
數臺霧炮機如“大花灑”般不時噴霧以增加濕度,來往車輛進出都要“沖澡”,除塵車化身移動“吸塵器”實現動態除塵,還有5200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鋼網架煤泥轉運大棚……近年來,年洗選能力1600萬噸的臨渙選煤廠,依托科技力量,積極推進環保項目技改創新、技術研究與推廣運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塵、噪聲,提升環保質量指數,較好地滿足了環保高效綠色洗選生產需求。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作為國有企業,淮北礦業集團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加快礦山轉型升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集團在技術、管理方面,多措并舉實施煤礦科學有序開采,從而實現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及礦區社區和諧化。多年來,集團綠色礦山開采理念已貫穿于礦山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閉坑全過程。

淮北礦業集團自覺遵守《綠色礦山公約》,主動作為、積極應對、加大投入、創新發展。在安全、生產、經營、生態環境治理、污水處理等各項工作中,都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并嚴格按照國家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如在安全生產方面,規范管理、創新管理,井下大力推廣應用盾構機、單軌吊等新設備,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保障。始終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同步,實現礦井開采科學有序,始終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強化依法管理,實現開采技術上水平、“三廢”處理上設備、資源利用上臺階,真正讓綠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產業轉型升級走高效低碳之路
2020年11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五批綠色制造名單中,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臨渙焦化公司是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的核心企業。該公司始終秉承“以煤為基、結構合理、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的原則,使資源在多次轉化中不斷增值,做到“吃干榨凈”、變廢為寶,形成一個整體循環經濟鏈條,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干熄焦余熱發電裝置,是臨渙焦化推進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技術創新工程。該裝置通過惰性氣體在干熄爐內回收赤熱焦炭的顯熱,進入干熄焦鍋爐換熱產生蒸汽,蒸汽送汽輪發電機組發電。該裝置年處理焦炭能力為220萬噸,年余熱發電量2.12億度,全年減少水資源消耗約100萬噸。
碳鑫科技公司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于2019年9月開工建設,以臨渙焦化焦爐煤氣制甲醇馳放氣尾氣,經過煤氣化補碳后年產甲醇50萬噸。甲醇綜合利用項目是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產業鏈再延伸的項目,以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生產的甲醇為原料,經羥基化、加氫等一系列化學反應合成乙醇,設計年產乙醇60萬噸。

淮北礦業集團抓住朔石礦業優質高嶺土資源優勢,以陶瓷催化濾管作為產品依托,全力進軍綠色環保的煙氣處理產業,實現了從資源消耗型的“黑色”產業向生態修復型的“綠色”產業轉型,為我國老舊礦區轉型提供了實踐經驗。
淮北礦業集團綠色新能源發展駛入快車道。做大做強瓦斯發電,讓機組跟著氣源跑。目前集團共擁有12座低濃度瓦斯電站,總裝機臺數87臺,裝機容量62.25兆瓦。“十三五”以來,集團共利用瓦斯發電9.4億度,利用瓦斯4.9億方,各礦井獲得國家財政補助獎勵款8000多萬元。
淮北礦業集團加快推進光伏發電。近日,淮北礦區第一批19.288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相繼并網發電。第二批7.172兆瓦、第三批17.838兆瓦項目正快馬加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有序推進。已規劃項目全容量建成后,每年發電約5000萬千瓦時,可替代標準煤147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0噸。

淮北礦業集團綠色建材產業顯活力。雷鳴科化加快推進綠色礦山擴儲擴能,收儲億安砂石等礦山資源超億噸,所里礦等5座礦山全部建成達產后,權益產能將達到1700萬噸/年。同時,依托礦山資源優勢,在主攻建筑石料開采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產業鏈延伸,全力發展綠色建材項目。
綠色產業實現“綠色效益”。發展建設煤矸石電廠,部分礦井生產的矸石直接再利用發電、建材、新村址回填等,每年不僅節約了巨額電費支出,還可以消耗煤矸石和次煤約18萬噸,利用率達100%;扎實做好礦井水綜合利用,將礦井水用于井下滅塵灌漿、選煤廠生產補充用水、電廠循環冷卻水等,利用率達75%以上。
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綠色開采
淮北礦業集團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研發的覆巖離層注漿充填工藝,結合采掘圍巖治理及礦壓監測技術,開展前瞻性、預防性治理。經調研、試驗、驗證、推廣等過程,在淮北礦區強力推行覆巖離層隔離注漿新技術,實現綠色開采,合理控制地面沉降,保障地面村莊及基本農田免受破壞。截至2021年底,先后在劉店、海孜、臨渙等9對礦井36個工作面,采出壓覆資源1600萬噸,40處村莊和大型地面建(構)筑物實現不搬遷采煤。
淮北礦業集團按照“保護責任共擔共治,生態效益共創共享”的原則,協同地方政府聯手打造一系列具有資源型城市典型特色的綜合治理項目。在相城礦采煤沉陷區域,治理修復近400畝城市建設用地,為礦區職工建設“桓湖花園”家屬區。積極配合淮北市實施南湖、綠金湖、朔西湖等綜合治理項目,其中,綠金湖已成為當前全國地級市中面積最大的人工內湖,并于2020年10月被自然資源部列為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案例,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經驗。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亮眼的成績背后,是一系列實實在在、“含金量”滿滿的舉措,更是幾萬“淮礦人”勠力同心的結果。淮北礦業集團深耕綠色發展沃土,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打造綠色發展名片,跑出綠色轉型發展“加速度”,與綠色同行、與生態共贏。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錨定“十四五”發展目標,淮北礦業集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發展資源,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