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獲的季節。在安徽華塑股份公司前區邊角閑置土地上,工程車來回穿梭,切割機與鋼鐵的碰撞聲此起彼伏,光伏發電項目的工程建設者正在搶抓黃金季節加緊施工,確保項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皩崿F營收37.5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46億元……”8月26日晚,該公司發布2022年上半年度報告,企業實現營收和凈利高速增長,延續業績穩定上行態勢。

(圖為9月1日光伏項目施工現場)
黨建引領鋪大道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2017年初,華塑股份明確了“13361”黨建工作思路,形成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黨建工作新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要求,建成“一部一品牌,一部一特色”的活動場所,培育出以“山水無為”為代表的基層黨支部黨建品牌案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在加強黨建工作的同時,如何把管理的觸角逐步延伸到車間、班組?該公司針對化工企業“生產工藝復雜、人才培養周期長、市場波動大、人才流動性大”等特點,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管理辦法》,通過引進、選拔、培養、使用、管理等一系列舉措,建強一支專業齊全、梯次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2018年3月份,這個公司制定下發了《關于選聘車間黨建專員的通知》,為當時的氯堿廠、電石廠七個生產車間選聘黨建專員,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本土型”人才,徹底破解工藝技術“人才荒”問題。
華塑股份地處皖江經濟帶,距離淮北礦業集團“大本營”200余公里,職工平均年齡33歲,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思想活躍,訴求多元。多年來,一代代華塑人扎根熱土建家創業,建成一個資產過百億的大型循環經濟產業化工園區,積淀了獨具企業特色的“華塑家·文化”。近幾年,華塑股份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用文化力量助推公司良性、健康發展,分別獲得中國企業黨建優秀品牌案例、全國“百佳職工文化品牌”、“蘇浙皖贛滬優秀企業文化”獎、淮北礦業集團黨委“十佳黨建品牌”等。
高歌猛進快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華塑股份自2013年6月26日投產以來,突破了生產瓶頸,鍛煉了職工隊伍,夯實了管理基礎,到2016年實現了投產、達效、盈利、三年三大跨越。進入“十三五”,該公司認真貫徹落實淮北礦業集團科學戰略部署,一手抓安全生產,一手抓二期建設。2016年11月8日,舉行了二期項目開工儀式;2019年11月18日實現全線聯動試車。至此,作為淮北礦業集團轉型發展“排頭兵”、對外宣傳“金名片”的華塑股份實現了項目批下來、建起來、轉起來、強起來的華麗蛻變,創造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卓著業績。
創新是第一動力。華塑股份以“兩化融合”(信息化、工業化)、企業能源管理中心(EMS)建設為重點,以“創改”工作為契機,全速邁向質量時代。電石生產屬于冶金行業,人工出爐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隨著企業快速發展,過去的管理方法已不適應生產實際需要。針對這一現象,該公司在2017年11月,首次引進3臺智能電石出爐機器人,機械化、自動化減人提效立竿見影。2018年以后,華塑股份又陸續添置20臺機器人,徹底改變了職工作業環境,提升了工作效率。
作為一家大型化工企業,華塑股份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眼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扎實推進科技研發項目,努力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上做文章。2018年8月,該公司推行“公轉鐵”集裝箱運輸模式,消除了惡劣天氣對汽車運輸影響的短板,減少了破損率,提高了貨運效率。同時,開創了企業生產原料集裝箱運輸的先河,企業逐步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昂首闊步新時代
進入新時期,華塑股份更加注重企業的發展質量與后勁。
該公司分別在2018與2021年兩次列入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企業制訂了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確保實現“五突破一加強”目標,打造國企改革的“新樣板”。華塑股份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要務,把職業經理人和契約化管理作為三項制度改革突破口,率先在水泥分公司和無為華塑推行職業經理人和契約化管理。先后榮獲全國煤炭工業文明單位和中國石油與化工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A級”的“雙百企業”,成為全省國企改革的“尖兵”。
為進一步規范管理,全速邁向資本市場,從2018年1月12日北京新三板掛牌,到2018年8月30日召開主板上市工作啟動會,華塑股份全面打響上市攻堅戰。期間,干部職工披荊斬浪,奮勇爭先,凝聚起“攻堅拔寨、戰無不勝、久久為功、團結協作”的上市精神。2021年11月26日,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淮北礦業集團旗下第二家主板上市公司,也是當年安徽省首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國有企業。企業正式邁上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新平臺,向淮北礦業集團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站在新起點上,這個公司精心謀劃未來發展思路。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探索試點負面清單管理,充分放權搞活。深化產學研合作,借助淮北礦業集團綠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平臺,做好產業發展項目調研儲備。深化數字賦能,完善“工業互聯網+?;踩a”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完成雙重預防機制信息化平臺開發應用。推廣5G技術應用,推進DCS升級改造。深化產業延伸,推動光伏發電、PBAT、有機硅等新材料、新能源補鏈延鏈強鏈工程,持續走綠色發展循環經濟之路。
截至8月31日,該公司光伏發電項目已完成大部分基礎建設,PBAT項目取得省發改委行政許可,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公司上下呈現出人心思進、團結奮進、開拓前進的良好局面。
(審核:張 朗 責編:王 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