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工人,也是合肥工大工業培訓中心的兼職教師和礦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客座教授。
他工作30年,革新項目200多個,其中13項獲國家專利,一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兩項刷新全國紀錄,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8650多萬元。
安徽淮北礦業集團朔里礦業公司高級技師楊杰,在煤海一線不斷創新,成為國家產業工人、高技能工人的杰出代表。
勞模,本是初中生
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和自學成才標兵,擁有輝煌成就的楊杰,起點卻是個對煤礦機電一竅不通的初中生。
1984年,初中畢業的楊杰從鄉下老家“接班”進礦,當上了一名副井絞車司機。他買來高中課本、專業書籍,在短時間內記下了數百個電子元件符號和電路圖,積累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業務水平大幅提高。
1987年,朔里礦業公司所在的淮北市舉辦“百業十行”大比武,楊杰一舉奪得絞車工種第一名,1990年在淮北礦業第二屆技術比武中獲得該工種冠軍,同年在全國第一屆青年職工技術大比武中獲得第六名。由此,楊杰的創新之旅揚帆起航,他由一名普通工人迅速成長為一名礦井維修電工高級技師,成為安徽省唯一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及“中國高技能人才楷?!钡穆毠?。
創新,就在崗位上
對于煤礦而言,機電工作是保障出煤的咽喉。2002年,楊杰所在的礦井安裝了一套高壓變頻提升電控系統后,變頻器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技術人員咨詢廠家后得知,傳統的安裝方法不能滿足新設備需求。
針對這個問題,楊杰設計出一套新的連接裝置,解決了電機在轉動過程中軸向竄動及動態響應慢的問題,避免了對軸編碼器的損傷,同時容易拆裝、方便維修,徹底解決了變頻器工作狀態不穩定的現象,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98萬元,這項創新成果獲得了國家專利。
2013年,楊杰領頭研制的煤礦風井“DNZJGS-01型多功能智能靜壓供水控制裝置”,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實現設備自動化控制,直接減少4個人用工,裝置成本卻不足1000元。在集團公司推廣應用后,每年可節省300萬元費用支出。
點化,大家長技能
“你能不能像武俠小說中的大俠那樣,把絕活一下子就傳給我,讓我功力大長。”——在國內首個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培訓現代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技能的PLC實訓工作室“楊杰講堂”上,一位學員的玩笑話,成為楊杰的追求。
他把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精心提煉編寫了《提升機常見故障100例》《提升司機50問》等書籍,印發給工友學習。為了更好地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楊杰還自主研發了礦用可編程控制器實訓操控平臺。多年來,經他培訓過的職工達3000多人,催生了大批業務技術骨干,50多人次在各種技能比賽中摘金奪銀。
“我是搞技術的,離開了生產現場和培訓教學就無法接地氣。”楊杰沒有止戈散馬,而是繼續在煤海一線辛勤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