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渙選煤廠,智能化的脈搏正強勁跳動,高清智慧屏實時跳動的數據勾勒出生產的“數字畫像”,操作員輕點鼠標即可遠程操控全流程設備;車間里,智能巡檢機器人穿梭于設備間……這一幕幕科技感十足的場景,正是臨渙選煤廠以智能化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東區選煤車間老職工劉高堂的手掌仍留著煤粉浸染的紋路,如今卻在觸控屏上勾勒設備參數。他帶著青年技工穿行車間,指著智能加藥機器人笑道:“這‘鐵徒弟’比人還較真,每袋藥劑都十分精準。”
從粉塵彌漫的作業現場到“云”端數據管控,智控中心的大屏實時跳動著設備運行數據,遠程操控與智能決策讓“塵埃”升華為“云端”的精準控制,人均效率提升30%。
通過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機器換人,建成智能集控系統,實現各生產系統順、逆煤流一鍵啟停、操作人員于遠程即可集中操控,盡顯高效與便捷。建成智能配電系統,先后完成了2個35kV變電所、57個配電室、1800余臺設備智能改造,實現了設備停送電線上操作,作業時間縮短90%以上,為生產流程按下了“加速鍵”。
智能裝車系統,建立以車號自動識別、精準計量等多模態裝車控制模型,實現一鍵裝車、全流程監控;重介智能控制系統采用全自動智能采制化技術,大幅縮減作業時間,實現重介智能閉環控制,穩定產品質量;浮選閉環智能控制系統,應用浮選尾煤圖像分析儀、精煤灰分儀等構建煤泥浮選智能控制算法,將精煤的價值“吃干榨凈”……
與此同時,智能機器人也紛紛“上崗”,活躍于多個生產系統。加藥機器人承擔藥劑搬運投放工作,巡檢機器人對高壓供配電設備進行紅外夜間識別、線路巡檢等,通過對重點區域、重要部位、安全環境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找茬”,數據回傳至工業數據中心,在大屏、手機、PAD等終端進行預警,利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安全感知能力,真正實現生產車間“無人值守、智能巡檢”,為安全生產筑牢了堅實的防線 。
“智能化的最終目的不是讓機器取代人,而是讓人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該廠機電副廠長李剛說,“臨渙選煤廠以‘智’提‘質’的步伐從未停歇。”
聚焦“價格引領、精煤定制、洗配一體、成本最低”總要求,堅持數字賦能,建立5G基站系統,完成了工廣區、生產車間以及地面以下區域5G無線信號全覆蓋。通過對海量生產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大力推動5G技術在創新場景中的應用,讓“智慧大腦”成為驅動生產的全新動能。
“智能化建設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李剛表示。這座曾以煤灰為底色的工業堡壘,如今正以“智能”為筆,“綠色”為墨,潑灑出一幅未來工廠的寫意長卷。當第一縷晨光再次照亮這座“國家級綠色工廠”時,正將碳足跡悄悄藏進算法的年輪里,等待下一個春天抽枝發芽。
(審核:劉小礦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