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安徽省首批產教融合型企業,淮北礦業集團近年來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致力于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2024年,淮北礦業集團“大型能源化工企業產教融合創新實踐”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標志著其在產教融合領域的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地實訓打造“全景式”技能培養平臺
走進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安全實訓基地,890米的模擬井下巷道宛如真實礦井,30多個實訓工作面、58個實操教學點一應俱全。學生們在這里可以真實操作礦井提升、綜采綜掘等設備,實現“課堂即學即練”“我們學院的實訓基地完全按照煤礦實際生產環境打造,學生們在這里獲得的技能可以直接應用到工作中。”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培訓部部長高素芹介紹說。以2023屆礦井機電專業訂單班為例,95%的畢業生在入職后能夠直接上崗,較傳統培養模式縮短了3—6個月的適應期。
自2012年起,淮北礦業集團累計投入近4億元用于實訓基地建設:其中,2019年投入2000余萬元配置46臺實操模擬機,2020年建成煤礦安全警示教育體驗館,2021年建成多個專業實訓室,2023年又新增鉆機工和掘錨護培訓基地。這些硬件設施的持續升級,為產教融合提供了堅實保障。
因需施教提升培訓質效與教學成果
許疃礦防突區鉆機隊馬杰是鉆機工技術技能提升培訓班的學員,在培訓后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ZDY6500LPA 的冷卻器的改進,使鉆機油溫從 70攝氏度降低到50攝氏度,有效解決了鉆機在使用中的液壓油高溫的問題,使生產效率提升了30%。由于業績突出,2024年12月他被評為淮北礦業工匠。
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堅持“專業調整緊跟產業發展步伐,教學投入與企業發展同步邁進”,不斷創新培訓模式,將信息化與市場化深度融合,因需施教,實現了培訓渠道“信息化”、教學載體“市場化”、教學環境“真實化”、培養主體“工匠化”、教學主導“雙元化”以及教學管理“企業化”打造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效人才培養模式。2024年共舉辦各級各類培訓1100余期,培訓4.11萬余人次。
同時,學院深化“崗課賽證”融通,選送骨干教師參加國培省培150余人次。教師楊杰被評為淮北礦業首席技師,其研發的“智能化礦井通風系統優化方案”獲得淮北礦業集團第十四屆“五小”實用技術成果一等獎。在2023年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學院師生共獲得3項三等獎,展現了扎實的教學成果。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培養實用型人才
“我們不僅注重硬件投入,更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副院長張立說。淮北礦業集團產教融合創新實踐以校企緊密合作、深度融合培養專業人才為立足點,著力整合校企雙方技術、課程、師資、產業等方面的優質資源,努力構建人才培養、資源共享、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等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機制,形成校企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貫通融合,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育才”的實用性,滿足企業發展用才的需求。
“產教融合不僅解決了企業人才需求,更重要的是構建了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副院長張立說。2024年,淮北礦業集團聯合淮北煤電技師學院累計培養各類專業訂單班學員1875人,其中礦井機電專業916人、通防專業356人、掘進專業341人、化工專業262人。
“這些畢業生已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生力軍,在智能化礦山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副院長何鵬說。未來,淮北礦業集團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校企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為行業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審核:陳磊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