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臨渙焦化,山雨點翠,云岫生春。
焦爐的余溫與草木的新綠在此和解,生產線上躍動的不是再煙塵,而是碧水潺潺入畫中的“生態密語”。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近年來,臨渙焦化緊緊圍繞“創新、綠色、共享”環保理念,秉承“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建設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原則,累計投入超6億元高標準推進環保提標改造,共建“天藍、地綠、水清、氣新、人凈”的美好家園,繪就工業發展與生態和諧共生的春日畫卷。
“藍天白云已成常態,草木蔥榮近在咫尺,職工對環境質量的贊譽不絕于耳。”該公司環保工程部負責人駱濤林介紹:“我們采用國內最先進的陶瓷催化濾管塵硫硝一體化技術治理焦爐煙氣,同步加強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控制,投入2.5億元新建焦爐機焦側、干熄焦、篩焦樓等地面除塵站,投入3.1億元建設儲配煤系統、新建焦倉、廠區VOCs綜合治理等環保項目,現場揚塵得到有效杜絕,排放物均達到國家特別排放限值標準。”
春風拂面溪水暖,候鳥北歸赴春約。在孟溝,沿岸青翠、噴泉戲水,“不僅要清澈見底,更要魚翔淺底。”駱濤林說,春風里,該公司的“水”正經歷一場工業與自然的跨界重生。
“秉承‘源頭減量’的原則,我們全面提升污水設施處理能力與效率,嚴格管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每日對孟溝沿岸雨排口與上游來水實施巡查化驗,定期開展土壤、地下水、環境應急設施專項排查,水生態展現積極變化,也吸引眾多鳥類棲息繁衍。”駱濤林表示。
讓每一滴水都“活”起來,既要“開源”更要“節流”。該公司大力實施循環水排污深度處理改造、濃鹽水再濃縮EPC工程,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把春天該有的澄澈,一寸寸還給土地。
午后,陽光被剪成碎片,灑在“綠色焦炭”花園的步道上,鋪在草坪里曬暖小貓的身上,蒲公英種子隨風飄去,飄在焦爐的煙囪間。這個充滿生機的公園,成為焦化人夏日乘涼、春日觀景的好去處。
暮色垂落時,焦爐的余暉與晚霞在廠區上空悄然相融,像一場無聲的環保誓約。工業與自然的對談,本就該以春水為墨,以碧空為紙,播種出一個可持續的春天。
(審核:駱濤林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