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在礦區運輸的“主戰場”——湖集中心站,一條條滿載烏金的鋼鐵巨龍安全高效運行,全力保障礦區能源供應。
針對寒潮天氣影響,該處以“智”啟運,用好“聯合辦公”和“混煤調入協調群”平臺,開啟到礦即裝、裝好即運、運到即卸、卸完即開的快裝快運快卸模式,全力保障礦區大動脈安全暢通。
運輸信息隨時“掌”握
運輸信息共享對于應對提高運輸效率至關重要。在湖集中心站站場,副總工程師譚彬打開手機倉儲及機車定位系統,告訴筆者:“以前,只有在調度中心才能看見機車在線運輸情況,現在,隨時隨地便可實時獲取礦區鐵路車輛位置和速度信息。”
該系統是鐵運處與信息開發分公司聯合研發,功能包含倉容展示、當日裝車總計劃、階段性計劃、車輛在途運輸填報、到達湖集重車填報、選煤廠裝卸車、車輛定位等內容,實現儲裝運卸信息實時“掌”握、研判,便于對運輸生產組織及時調整、優化。
為了提升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增強各單位間生產信息的透明度,基于防凍煤運輸的經驗,實施“123+N”的按點行車組織模式,即建立一個生產運輸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特殊時期駐點合署辦公”和“升級日常聯合協作辦公”兩層聯勞協作機制,構建“按點卸車”“按點裝車”“按點行車”三點運輸格局,狠抓技術作業標準時分、提高計劃安排質量、用好“混煤調入協調群”等“N個措施落實”,達到快裝快運快卸的目的。與臨渙焦化、碳鑫科技等單位建立了協調機制,逐步實現了礦產生產、倉儲、裝卸、維修、車輛請求和鐵運處自備車車流信息的交互機制,打破了信息孤島,提升了運輸管理水平。
科技賦能更高效
在湖集中心站站場,55條線路一字排開,每日平均接發列車超過80列,解編車輛超過1800輛,日均調車作業超過400次,是礦區鐵路運輸的關鍵樞紐。
內燃機車司機張雪峰在溫暖的機車操縱室里,實時接收作業計劃?!傲熊囌{車監控系統的升級,不僅實現調車作業信息化,而且能夠自動識別前方信號狀態,防止了調車作業冒進信號,保證站內調車作業安全?!睆堁┓褰榻B。
湖集中心站三場貨運員王宗標說:“鐵路貨檢智能檢測系統,通過高速攝像頭,對車輛關鍵部位進行實時拍照,傳輸到貨檢室,在室內就可對每節車廂內貨物的裝載加固狀態進行安全檢測,極大提高了檢測效率”。
集控道口的逐步建設、機械化線路清篩步入正軌,礦區鐵路線路的條件和安全運行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隱患排查“上云端”
打開鐵運處“智慧運營管理平臺”,各級管理人員查隱患信息躍然網上。
春節期間,鐵運處各工種專業人員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任何一個漏洞、任何一個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通過文字、圖片等內容上傳至終端,平臺自動提醒相關單位治理隱患。哪些整治已完成、哪些未完成,一目了然。沒整改的,說明原因,繼續督導;整改好的,按單驗收,實現了隱患可監控、可追溯,建立了隱患發現、通知、整改、驗收、管理的閉合模式。
該處還利用干部作風督查等時機對隱患整治情況進行“回頭看”,把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重心落實到現場工作的每個環節,全力確保節日期間礦區鐵路安全運輸。
(審核:尹良功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