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是在治愈他們,同時也在被他們治愈。”相王健康皖北康復醫院兒童康復治療中心負責人仰艷提起院里的孩子們感慨萬分。

粉色的墻面,嫩黃的地板……嶄新的樓宇里充滿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沒有游樂場的喧鬧,沒有課堂的緊張,這里是孩子們訓練和學習的樂園。“我們采用教學+趣味于一體的方式,寓教于樂,讓孩子們更加快樂成長。”治療師袁儀嘉說。
夢夢(化名)由于基因疾病,運動發育嚴重落后。初來皖北康復醫院就診時,9個月的她還不會翻身。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康復治療,慢慢地能夠抬頭、翻身、獨坐、爬行……現如今,已經能夠扶著墻面踉踉蹌蹌地挪步了。
提起這一路歷程,夢夢父母不免心酸抹淚。孩子承載著家庭的希望,她們困住,意味著家庭也被困住。
“堆呀堆呀堆積木,看誰堆得高……”在彩色的教室里,治療師王舒溫和地唱著歌,孩子們的目光被她手上的動作吸引,也手舞足蹈地跟隨老師一起唱起來。
這些孩子,可能擺著“奇怪”的姿勢,身體扭得像“S”型,或是說話聲調平平,沒有起伏,亦或是行為表現刻板,重復做一個動作……
雖然面臨著軀體或心理上的挑戰,但正是這些小小的缺憾,使得他們對于生活充滿了更加熱烈而真摯的向往。治療師的關愛與引導,為孩子們鋪就了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

快兩歲的小博(化名)開心地玩著游戲,漂亮又靈動的眸子笑彎彎地望著治療師。誰能想到,未滿周歲的他剛到中心時,還耷拉著腦袋,雙眸空洞。
“這里的治療師不僅技術水平高,跟蹤隨訪也做得相當到位。每次出院時,治療師都會結合孩子的康復情況,從飲食、穿戴等不同角度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配合,才能更有利于下一階段的治療。”小博的爺爺坦言,如果不是治療師的細心與耐心,孩子不可能恢復到現在的情況。
“來這里的孩子都是‘折翼天使’,我們會盡百分之百地努力,為孩子重新裝上飛翔的‘翅膀’。”仰艷說,“我們要和患兒、家長將心比心,奮力托起這輪希望的太陽。”
“經過一年多的康復訓練,孩子的癥狀明顯得到改善,目前已經在普通幼兒園就讀了。”患兒暖暖(化名)的奶奶高興地對記者說。“原來連坐都坐不住,現在雖然姿勢不太好看,但好歹能走路了。”奶奶介紹時,暖暖在大家的鼓勵下走了起來。
像所有從襁褓中誕生的新學科一樣,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凝聚了一批又一批矢志不渝的“康復人”。
這些可愛可敬的“白衣天使”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1000多名患兒經過系統治療,肢體功能、認知能力得到明顯改善,生活上實現了大部分自理或完全自理,部分適齡兒童能夠進入普通學校或特殊教育機構接受教育;兒童康復治療中心先后在第四屆“昭鳴杯”全國兒童康復治療師技能大賽、2024年淮北市康復治療師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優勝獎等榮譽。最靚麗的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和家長們發自內心的認可與鼓勵。
孩子們用汗水、淚水、口水浸濕治療師的衣裳,治療師則以游戲、歌聲、互動讓他們的童年在愛里翩翩起舞。帶領孩子們走向更大更遠的世界,或許是康復治療最美的意義。
(審核:劉敏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