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將近,12月17日,淮北地區的早晨籠罩一層薄薄的紗霧,空氣中彌漫著寒意。
“出勤時的每一個小細節都不容忽視,在腦海里提前將這趟車駕駛一遍,提前預判線路風險、把握行車重點。”7時44分,在4329次列車上,鐵運處機務段司機朱超詳細交代徒弟王奇出勤注意事項。每次提前15至20分鐘充分預想、做足出勤準備,是26年來朱超雷打不動的習慣。
1998年,朱超自學校畢業后,就進入鐵運處,成為了礦區鐵路上的一名火車司機。“第一次通過無人道口時,從司機室看出去,汽車似搶非搶,直至在長長的鳴笛聲中,機車、汽車都停了下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回憶起第一次駕駛火車行駛在礦區鐵路上的場景,朱超仍然覺得心有余悸。
從此,“寧可錯停,絕不盲行”成了朱超口中的口頭禪,這一說就是26年,伴隨他一起安全行駛里程超過100萬公里。
鐵運處擁有鐵路專用線530公里,道口459處,鐵路沿線大部分是農村,無人道口多、彎道大、曲線多是礦區鐵路的特點,在朱超看來,每一趟駕駛都要萬分小心。
“路況復雜,尤其是無人道口多,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手比眼看、呼喚應答。”朱超說,“拉著重達3000多噸的貨物,我們需要不停地提速、制動、溜行、停車、啟動,全程必須嚴格瞭望,精準執行標準化作業,才能確保貨物列車安全平穩運行。”
為了讓列車運行更加平穩、安全,朱超根據東風4D等車型操縱要點,把沿途的站點、坡道、彎道、道口情況摸清吃透,利用休息時間對著線路圖,將相關知識、駕駛方法等業務技巧爛熟于心,逐漸從一名“業務小白”成長為礦區鐵路上的技術能手。
他總結提煉的“搶、闖、控、保、穩”五字秘訣操縱方法與礦區鐵路的運輸特點高度融合,有效保證了礦區鐵路線列車安全平穩運行。
“我第一次上線的時候,師傅就站在我旁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盯控,一個標準一個標準地指導。”王奇說,一趟值乘下來,朱超一站就是幾個小時。26年間,朱超帶出了近20名徒弟,他們在不同崗位、不同線路上繼續發光發熱,守護列車的安全運行。
(審核:尹良功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