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市文明網公布了2024年11月份“淮北好人”名單,經公眾推薦和專家評議,淮北礦業集團臨渙選煤廠物業公司職工陳國斌獲評誠實守信類“淮北好人”稱號。
陳國斌是陳氏剪紙非遺傳承人,30多年來他力求剪紙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大力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加文化惠民活動,推動剪紙非遺文化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他堅持以誠待人,言傳身教,組織成立了淮北市剪紙藝術協會,利用工作室開展剪紙義務教學180余場,累計培訓學生2500多人次,先后創作萬余幅剪紙藝術作品,《俯首甘為孺子?!返榷喾髌吩谌嗣翊髸?、中國美術館展出并被中國剪紙藝術館等多家美術館收藏,其事跡先后被《中國煤炭報》《安徽日報》等多家省級及以上媒體報道,其本人先后獲評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安徽省“民間優秀文化傳承人”“安徽省五好家庭”等稱號。
三代傳承 專注剪紙終成大師
陳國斌的姥姥施陳氏是安徽省懷遠縣廟后陳村有名的剪花能手,母親施金英傳承了姥姥的剪花技藝,婚后常給街坊鄰里剪些花樣、喜字、窗花。在這兩代人的熏陶下,陳國斌耳濡目染,漸漸喜歡上了剪紙。
初學剪紙時,陳國斌主要是跟隨姥姥、母親學習傳統刺繡和剪紙的基本方法,后又拜民間藝人何世云為師。起初,陳國斌憑借著家庭的傳承和繪畫的基礎,對照剪紙書籍上教授的方法一點點的研究、摸索、揣摩,常常關起門來搞創作,一連數日廢寢忘食。后來,隨著手藝的持續提升和眼界的不斷開拓,陳國斌遇到了剪紙創作的瓶頸期,于是便四處打聽遠近聞名的繪畫高手和剪紙藝人,想方設法牽線搭橋、拜訪求教,足跡遍及安徽、江蘇、山西、上海、北京等各地,了解剪紙技藝的演變歷程,學習民間藝人和剪紙大師的手法,并從傳統繪畫、戲曲、宗教、民間藝術等諸多領域中汲取精華,用“心的感悟”傾注在自己的剪紙作品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剪紙藝術風格。

“國斌先生的作品,是畫其貌,刻其形,見其神,形成了他的渾然天成、清新高雅的剪紙藝術風格與特色?!边@是諸多剪紙藝術大家對其作品的評價。30多年來,陳國斌博采眾長、專注剪紙,一把刻刀在手,切、拉、反、轉,游刃有余,先后創作出一萬余幅剪紙藝術作品,數十幅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檔案館以及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得金、銀、銅獎80余次,2017年被命名為淮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陳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2023年獲評“安徽省技能大獎”,在淮北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剪紙大師。
成名后,陳國斌始終堅守初心,以誠信立身,傳承和弘揚剪紙技藝。在一次交流中,他得知廣州獅子會通過捐贈作品拍賣資助貧困學生,便主動聯系感召人,從2014年至2018年連續捐贈數十幅作品,期間從未失信間斷。2024年10月,陳國斌應外地友人邀約20天創作一幅5米長卷。期間正值腰病發作,猶豫再三,他還是秉承誠信為本的原則,不顧家人反對,每天堅持創作到深夜。當友人來取作品時,看到陳國斌腰疼的站不起來時,不禁對他誠實守信的行為由衷贊嘆。
言傳身教 弘揚推廣剪紙文化
近兩年,國家對非遺文化越來越重視,非遺教學也較以往更加火熱。在找陳國斌學習剪紙的人中,有不少是初學者,沒有任何剪紙或者美術功底,只要是愿意學的,陳國斌都會逐一耐心手把手去教。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寓意著美好,剪紙藝術體現的是人們對真、善、美、信的追求。學習剪紙,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人。只有將美好的心靈和藝術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領會剪紙藝術的真諦,創作出與君共鳴的佳作。”這是陳國斌傳承剪紙藝術的感悟,也是他對徒弟和學生的諄諄教誨。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陳國斌依托淮北礦業集團臨渙選煤廠專門為其量身打造的“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教授剪紙技藝。多年來,他堅持以匠心守初心,言傳身教,奔走在百里礦區,面向煤礦職工、中小學生、福利院兒童義務教授剪紙技藝,在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藏族班開設剪紙藝術課程,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義務授課100余場,受眾達3000余人次,先后收授弟子16人,其中2名徒弟先后獲評淮北市“陳氏剪紙”非遺傳承人、淮北市工藝美術大師。

在陳國斌創作的剪紙作品中,紅色主題是他最喜愛也最擅長的領域。2024年國慶前夕,陳國斌帶領他的學生,完成剪紙作品《實干興邦》,他把對祖國的深情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感悟,融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之中。多年來,他先后創作的紅色主題的作品多達1600余幅,重點完成的大幅紅色《毛主席去安源》《遵義會議放光芒》等7幅,偉人像和毛澤東詩詞等20多幅。陳國斌以刀為筆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展現祖國的巨大變化,以藝術之美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
大道至“剪”,嘆為觀“紙”。一把小剪刀,一雙布滿老繭的手,一輩子的“非遺”情緣,30多載的誠信堅守,年過半百的陳國斌依舊每天刀不離手,用其精湛的技藝續寫陳氏剪紙的誠信故事。
(審核:常衛宇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