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南礦開啟拼搏模式,主動轉變思路,深挖內潛,通過提高自制加工能力、建立井下周轉復用料場、實行廢舊料市場化運作,努力實現降本增效。
該礦進一步提升機廠的專業化維修能力,不斷增加加工修理產值。在維修數量、種類、產值、技術上尋突破,一季度,維修單體3060根、中部槽960 塊、主副壓繩輪153套、各型號開關及電器279臺、各類設備285臺,維修種類159項,自制加工累計產值214.72萬元,維修、交付綜掘機3臺。同時,發揮系統崗位專業技術優勢,探索建立采、掘、機運、通防四大加工維修基地,破解技術、資源、人員單一瓶頸,實現專職維修和非專職崗位維修協同作戰,非專業自主維修產值比上年同期年增長30%左右,材料外修費用比去年同期降低30%以上。
該礦建成物資井下周轉復用料場,實現舊料不升井就地轉運復用,提高回收復用效率。對U型鋼、鋼軌、鋼管皮帶機、刮板機配件等舊料進行驗收評價,所有舊料能復用的一律不允許升井,由運輸區裝車后運到井下周轉復用料場。各施工單位需要用料時,只需要在下料單上注明施工巷道的類別等信息,運輸區便根據下料單對應裝料,并進行現場結算。既縮減了運送料的升入井中間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材料費用投入,回收復用率達99.5%。
該礦將舊料的回收利用與工資工分掛鉤,引入市場化考核與獎懲機制,提高職工材料回收利用積極性。嚴格材料管理與費用支出,在各區隊料場設置廢舊料回收站,實行100%交舊,施工中拆掉的舊料,現場能用到的必須復用,用不到的存放在回收站內待用。損壞嚴重不能用的及時整理、歸類、回收,大件物料運往井下周轉復用料場,小件物料如道釘、道夾板、鐵背板等由本單位回收,并按一件5~10工分進行嘉獎;現場物料未及時回收的,一件扣除當班總分10分,依次累加處罰。措施實施以來,職工舊料回收利用的意識和積極性明顯提高,材料費用支出進一步下降。
(責編 姚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