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北礦業著眼于激發發展活力,以自我革新的決心和勇氣,蹄疾步穩推進體制機制變革,全面激發轉型升級活力。
頂層設計,蹄疾步穩。淮北礦業制定并實施“1+41”改革方案,簡政放權取得突破,下放64項公司機關管理事權,對7家子公司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完成公司機關大部制改革,機關部門由2014年的26個減至13個、科室由152個減至81個。推行礦井管理模式,先后對朔里礦、石臺礦,渦北礦、劉店礦實行“一礦兩井”模式,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全面引入市場機制,對物流貿易公司、現代服務公司等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持續對產業結構優化和體制機制變革,構筑了發展新優勢,激發了發展新活力。煤炭產業從以產量為中心向以效益為中心轉變,生產更加集約高效;電力產業適度發展,煤電一體化、瓦斯發電成效顯著;煤鹽化工產業加快發展,臨渙工業園、定遠工業園躋身安徽省四大新型化工基地,臨渙工業園入選“2015中國化工潛力園區十強”;物流產業穩健發展,物流收入已經占據集團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金融、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總體看,淮北礦業六大產業板塊競相發展的格局全面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實現了從井下到地面、煤炭到化工、“黑色”到“多彩”的歷史性跨越。
創新驅動,激發活力。面對煤炭市場寒冬,淮北礦業變“熬冬”為“冬訓”,把危機作為提升管理的契機,堅持通過深化內部改革,著力解決管理上的“頑疾”,消除管理上的“短板”,加快由外延式粗放管理向內涵式集約管理轉變。堅持煤與非煤并重,精準推進煤炭產業減虧治虧、非煤產業增盈創效,內部市場化、安全技術經濟一體化、對標管理同步發力降本增效,“四量”工作卓有成效,聚焦雙效成為最強音。目前,原煤成本創近十年最好水平;采煤、綜掘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 96.5%和77.7%,比2009年提高12.5和54.7個百分點;原煤生產年人均效率670噸,比2009年提高215噸;非煤產業發展穩中向好,2014年全面消滅虧損,2015年以來利潤大幅提升,對淮北礦業貢獻率顯著提高,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全公司用工總量大幅減少,目前在崗職工6萬多人,人力資源更加精干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