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里礦業,從普通礦工到礦領導,對機電科工人楊杰的稱呼很統一——“楊大師”。
30年來,楊杰堅守煤海一線??纯此洬@得的榮譽,就知道這個稱呼實至名歸:“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技能大師工作室”…… “大師”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關:學習不輟 業務精進
楊杰的辦公室不大,書柜里滿滿當當,塞不下的都壘得整整齊齊放在桌椅上。
大部分書都與電氣控制相關:《電氣可編程控制原理與應用》《實用變頻調速技術培訓教程》……他的辦公桌上還有一摞筆記本,上面畫著密密麻麻的電子元件符號和電路圖。
楊杰說,最初自己也是個十足的外行。
1984年,初中畢業的楊杰進入朔里礦,成為一名副井車房絞車司機。煤礦副井是材料、設備和人員進出的通道,司機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絞車上下,工作簡單而枯燥。
“我學歷低,跟著師傅依葫蘆畫瓢地操作,一旦絞車出現故障,就只能等維修工來解決?!睏罱芤蚕雽W會維修絞車,但找來提升機的結構、原理圖,打開一看,懵了,圖紙符號像天書一樣,根本看不懂。
意識到自己知識匱乏,他便在工作之余開始自學。高中課程、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啃”完20多本礦井提升機方面專業技術書籍,積累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
努力有了回報。
1987年,楊杰在淮北市“百業十行”大比武中拿到了絞車工種第一名,1990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煤炭系統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他更加堅定了信念:“學一生,專一行。”
第二關:崗位創新 專利等身
“很多時候大家覺得習以為常的工作,經過創新,其實都可以做出改變并節約成本,產生經濟效益?!睏罱苡珠_始“不安分”了。
2002年,他所在的礦井安裝一套高壓變頻提升電控系統后,變頻器的工作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咨詢廠家后得知,采用傳統的安裝方法不能滿足新設備需求。
針對問題,楊杰設計出一套新的連接裝置,解決了電機在轉動過程中軸向竄動及動態響應慢的問題,避免了對軸編碼器的損傷,同時方便拆裝、維修,徹底解決了變頻器工作狀態不穩定的問題,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我一直認為,工作中的難點就是創新點?!睏罱苷f。
楊杰以 “摳門”出名。他“摳”的是成本,通過技術創新,為企業節約成本,創造效益。
2013年,楊杰帶領團隊研制的煤礦風井 “DNZJGS-01型多功能智能靜壓供水控制裝置”,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實現設備自動化控制,直接減少4個用工,適應了企業減員提效的發展需要。這一裝置的制作利用礦上的廢舊閑置備件,成本不足1000元,經淮北礦業推廣應用,每年可節省300萬元費用支出。
30年來,楊杰實施大小革新項目200多項,其中13項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11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1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項刷新全國紀錄,2項填補全國煤炭行業空白,2項獲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成果獎,創造經濟效益8650多萬元。
第三關:堅守礦區 授業解惑
在朔里礦業,“楊杰講堂”是工人心目中的大學。
2010年5月,以楊杰名字命名、面向礦區開放的“楊杰講堂”建成開課。講堂把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生產控制設備搬進教室,實現了教學與生產實踐“無縫對接”,這是國內首個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培訓現代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技能的PLC實訓工作室。
朔里礦業機電科工人張金剛既是楊杰的同事,也是他的徒弟,他說:“楊大師有個習慣,每次處理完故障,他都要把故障發生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整理成教案,拿到講堂上和大家分享。”
企業這么大,我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作為身懷“絕技”的技術“大師”,楊杰深知先進技術只有被更多的職工掌握,才能發揮更大能量。
為此,楊杰編寫了《提升機故障排除多維思維法》《提升機常見故障100例》《提升司機 50問》等書籍,印發給工友學習,有些書籍已成為職業技校和崗位培訓的經典教材。
“楊杰講堂”已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278人,56名技師晉升為高級技師。在淮北市和淮北礦業集團組織的3次技術比武中,前三名均是“楊杰講堂”的學員。
“我就是喜歡研究這些,對于現在的工作,我不只是喜歡,而是深愛?!睏罱苓@樣詮釋他30余年的礦區堅守。